●省思劄記: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
課程,是教育現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;而課程領導,簡而言之,是教育人員對學校課程相關事務所表現的領導行為。此處的教育人員不僅專指校長一人,甚至包含具有互補性質的其他相關人員,但不可否認的是,身居舵手的校長,確實是最為關鍵的推動者,其所扮演的角色、所展現的特質、所具備的能力等,也與課程領導能否展現效益息息相關。
課程領導者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?文中主要區分為「課程技能」和「人際關係技能」。前者可說是基礎能力,身為領導者,若是對於學科知識、專業技能、專業判斷等一無所悉,不正如沒有武器的士兵?至於人際關係的技能則是增進領導效能的應變能力,能夠發揮組織團隊的最大可能性,並且尋求資源彌補劣勢。因應兩大能力的培養,以及「評估情境→成立及運作任務小組→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→發展課程架構及設計課程方案→解釋與準備實施課程方案→實施課程方案→檢視進度與問題、評鑑與修正→維持與制度化」八大任務的推行,課程領導者的角色也呈現多元的樣貌,其中「理念的追尋及實踐」尤其重要。行動肇始於思考,思考奠基於哲學;「沒有哲學的思考是空的,沒有思考的哲學是闇的」,哲學與思考的相關性可見一斑。而身為課程領導者,其課程觀更是深深的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,因而在實踐理念的過程中,應發揮系統思考的精神,透過自我超越、改善心智、團隊思考、分享願景、系統思考的過程,實踐組織團體的共同願景。規劃出清楚的願景之後,領導者則應繼續推動系統的建置與營運、整合資源與經營等等,最後則應該提出回饋並監督成效。課程的發展是動態的歷程,是反覆規劃、執行、評估、省思下的產物,因而回饋與監督的機制便成為課程改善的推進器,若是缺少這個環節,則課程的動態歷程將成為一灘死水,難以展現創意與可能性。
誠如文章開頭的那句阿拉伯諺語所云:「你若不想做,會找到一個藉口;你若想做,會找到一個方法。」領導,絕對沒有一套標準的公式,它是一門能夠權變揮灑的藝術。每個學校的情境、組織氣氛、教師能力、家長背景、社區特質等因素皆不盡相同,因而領導者展現不同學校的特色,能夠有發揮著墨的空間。課程領導亦是如此,近年來推動的學校本位課程可說是最佳的例證,每個學校皆應結合在地特色,才能建構出與學生生活結合的課程脈絡。
●好文共賞‧‧‧‧‧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