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

會議主持領導研究

會議,可以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,也可能是延宕問題的毒藥。人的思慮難免百密一疏,而且總有能力未逮之時,透過會議模式,可以集體智慧的效果,也可以形成團體共識,避免流於一言堂的窘境;但由於多數會議的召開常常是言之無物,不知所云,冗長又毫無效率的過程往往讓大家聞「會」色變,以致於出現會議結束但問題猶在,甚至團體氣氛因為溝通不良而出現,影響團隊向心力。由是觀之,會議品質之掌控實乃萬靈丹與毒藥間的那道防線。

會議品質之掌控,絕對是領導者不可規避之責。身為會議領導者,必須對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應該發揮的功能有全面性的瞭解,營造和諧的深度會談氣氛、掌控會議討論的時程和清晰度等,都是領導者應擔負之任務。更進一步,領導者還應該針對會議的各個環節、時程進行控管,其中P(會議計畫)→D(會議執行)→C(會議檢核)→A(會議改善)四個流程各有其功能,透過階段式的控管,方能達到會議全面品質管理(MQM)的願景。會議之召開應該有所依,有所本,並且有萬全之準備;會議之執行應該切中要旨,掌控速率;會議之檢核則是會議效能的延伸,究竟會議有無達到預期目的?會議當中的決策又應該如何執行?這個部份更需要領導者的關注與追蹤,否則會議的效能終究是那短短的兩個小時,而未能延展其價值。

會議究竟是正面的輔助,還是負面的阻礙呢?若能掃除「會而不議,議而不決,決而不行」的弊病,並且落實決議之權責、內容,會議制度將能深度彰顯權責分工、團隊智慧之目標,提升每個人的向心力與參與度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