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

時間管理策略研究

魯迅先生一句:「時間,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,可是一天的時間能給勤勞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,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。」道盡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。時間在世人的眼中,猶如那東去之流水,一去不復返;正因時間有著不可逆性、不停頓性、消耗性、公平公正性、無價性、限制性,所以如何善用時間便成為每個人一生中必修的課題。

時間管理是萬事之根本,不論是處理生活瑣事,或是面對工作學業的挑戰,善用時間往往能讓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而身為教育領導者,更應正視時間管理所帶來的附加價值,要懂得從堆積如山的行政事務中抽絲剝繭,找出處理的優先順序,並且善用「80/20原理」、「能力曲線原理」、「計畫評核術」等管理策略,使每一分每一秒皆能夠發揮最大的張力、最顯著的價值,而不至於茫無頭緒、雜亂無章,覺得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。此外,教師教學亦必須注重時間管理,從整學期之課程進度安排,到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規劃等,時間管理良善的老師往往是游刃有餘,從容不迫,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,並且獲得最佳之教學效能;反之,不懂得規劃時間的老師往往是被進度追著跑,級務、校務兩頭忙,學生學習自然備感壓力,教學成效亦會大打折扣。然而,如何成為時間的主人,做好時間管理呢?Handy(1993)曾提出五種基本策略:想像自己是時間的主人、定義個人的工作型態、計畫並找出優先順序、使日常工作機械化、授權;其中的「日常工作機械化」所指的應該是使工作具規律性、條理性,當我們應該反覆進行的工作能夠成為機械化的動作時,自然能夠縮減摸索時間的浪費。而居於領導之位,適度且適時的授權不僅有助於提升成員的參與感,達到增權賦能之效果,對於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覷。試想:一個教案若是從設計、準備教材、執行、評估等都有領導者進行籌備,豈不曠日廢時?但若能夠下放權限,以團體的力量為之,不僅能夠增加工作的效率,同時也能夠彌補個人思考之侷限性。

時間管理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很深奧的學問,小至事件的處理應用,大至人生的規劃安排,其重要性皆無庸置疑。你,想要滿載而歸,還是留下一片悔恨呢?好好善用時間管理策略,做時間稱職的主人吧!

沒有留言: